放虎歸山的近義詞包括:放龍入海、養虎自齧、放虎遺患、后患無窮、養虎為患、養虎遺患,放虎歸山的反義詞則有:關門打狗、斬草除根、欲擒故縱、除惡務盡、斬盡殺絕、翦草除根、虎落平陽、敵不可假、剪草除根,拓展解釋:放虎歸山的意思是,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敵人放走,留下后患。
近義詞詳解:
- 養虎為患 [yǎng hǔ wéi huàn]:比喻縱容敵人,留下后患,最終自食其果。
- 放虎遺患 [fàng hǔ yí huàn]:放走老虎,留下禍患,形容放任壞人,日后必成大患。
- 放龍入海 [fàng lóng rù hǎi]:比喻放走敵人,留下潛在的危險。【釋義】:放虎歸山是指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
放虎歸山 [讀音][fàng hǔ guī shān]: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近義]養虎遺患,放龍入海,養虎自齧,后患無窮。
【近義詞來源】放虎歸山:來自百度漢語|報錯 放虎歸山_百度漢語 [拼音] [fàng hǔ guī shān][釋義]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
放虎歸山 【近義】養虎為患 【反義】除惡務盡、斬草除根 【釋義】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境鎏帯繒x·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热?,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聽。
成語“放虎歸山”的故事源于東漢末年,當時,劉備被呂布擊敗,不得不投降曹操,曹操的謀士程昱認為劉備是個英雄,主張趁機殺掉他,以免留下后患,曹操并未采納程昱的建議,后來,呂布被曹操消滅,劉備以截擊袁術為由,率軍離開曹操,這個故事生動地詮釋了“放虎歸山”的含義,即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
成語故事中的一個著名例子是,晉國的大臣先軫在批評晉襄公時說:“你這小子,竟糊涂到這種地步,我們辛辛苦苦才把他們捉住,你竟聽從婦人的只言片語而把他們放了,這叫‘放虎歸山’,你后悔就晚了?!?/p>
1、將那個罪犯放走,無疑是放虎歸山,給我們社區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
2、領導若是輕易地放走那個貪污犯,就等于放虎歸山,后患無窮。
3、我們不能對那些惡劣的犯罪行為心慈手軟,否則就是放虎歸山,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威脅。
4、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我們必須除惡務盡,不能有絲毫的姑息,否則就是放虎歸山,后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