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個術語是比奈首先提出并采用的,是指在智力測驗量表上與某一智力標準水平相當的年齡。
2、計算公式:智商:IQ=智力年齡(MA)/實際年齡(CA)*100 智力年齡亦稱“心理年齡”,相對于生理年齡而說的。這個術語是比奈首先提出并采用的,是指在智力測驗量表上與某一智力標準水平相當的年齡。
3、智齡(智力年齡)是根據年齡常模中一定數量的同年齡兒童的測驗平均成績來確定的,不能直接計算。
4、而在七歲組或以上不能及格,則其智力年齡便是六歲。如在五歲組測驗不及格而在四歲組測驗上及格,其智力年齡為四歲。智力年齡越出實際年齡越多,智力發育水平就越高;反之,不及實際年齡越多,發育水平就越低。
1、計算公式:智商:IQ=智力年齡(MA)/實際年齡(CA)*100 智力年齡亦稱“心理年齡”,相對于生理年齡而說的。這個術語是比奈首先提出并采用的,是指在智力測驗量表上與某一智力標準水平相當的年齡。
2、C[解析]MA為智力年齡,CA為實際年齡,IQ為比率智商。比率智商一智力年齡/實際年齡×100,即IQ=MA/CA×100。
3、智商:IQ=智力年齡(MA)/實際年齡(CA)*100% 智力年齡的水平主要由兒童的一系列智力操作來加以確定: 感覺動作功能評估 評估兒童的平衡能力、節奏與韻律、肌力和方向感。
4、智商計算公式為:IQ(智商)=MA(智力年齡)/CA(實際年齡)×100。智商測試一般包括十一個項目,有常識、理解、算術、類同、記憶、字詞、圖像、積木、排列、拼圖、符號分別測驗等。
5、比率智商的計算公式是:比率智商=智力年齡÷實際年齡×100,其中,智力年齡指的是被測者完成智力測試時的表現與其實際年齡相對應的智力水平。
6、歲)+(3+2+5)*2(月)結果表明智齡是5歲20個月,即6歲8個月。智齡的計算方法甚為簡單,但要注意一個問題。推孟修訂的比納量表,每個年齡組一般是6個項目,這時每個項目就代表2個月智齡。
心理年齡是指人的整體心理特征所表露的年齡特征,與實際年齡并不完全一致。人的一生共經歷8個心理時期,即胎兒期、乳兒期、幼兒期、學齡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計算:心理年齡是按照記憶、理解、反應、對新鮮事物的敏感程度等計算的年齡。與生理年齡相似,也要根據心理測驗而取得不同年齡群體的心理常模,然后與某人的心理檢測結果相對照,從而得出其心理年齡。
infant 嬰兒,幼兒(剛生下來到4歲左右) 。child 兒童(6歲到113歲) 。adolescent 青少年。adult 成年人(已成熟或者達到法定年齡的人) 。baby 嬰孩。
人的一生共經歷8個心理時期,即胎兒期、乳兒期、幼兒期、學齡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如何判斷一個人的心理年齡 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判斷一個人的心理年齡:一般來講,穩重的人,也就是心理年齡比實際年齡大的人,他們說話很少,但說出來的話卻表現出了一定閱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