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 [化]radioactive source 雙語例句 1 如今世界各地普遍在醫療和其它應用中使用放射源。
放射療法的英文:radiotherapy 第一個用X射線治療癌癥的人是格奧爾格·佩爾特斯。1896年倫琴發現了X射線。1899年,皮埃爾·居里和居里夫人發現鐳是一個有用的放射源。
am指镅,是一種人工獲得的放射性元素,具強放射性,化學性質活潑,是同位素測厚儀和同位素X熒光儀等的放射源,元素符號為Am;是第95號元素,也就是第三個超鈾元素,原子量243。
因此必須加強對各種放射性“三廢”的治理與排放的管理,制訂放射性防護標準,加強對放射性物質的監測,以減少環境的放射性污染。此外應加強個人防護,盡量遠離放射源,必要時穿防護服。望采納。
1、牙齒CT又稱為口腔專業的CBCT,一次CBCT的輻射量約是50μSv。
2、屬于二類射線裝置的選項是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裝置。射線裝置是指能產生預定水平χ、γ電子束、中子射線等的電器設備或內含放射源的裝置(高能加速器除外)。Ⅱ類射線裝置有術中放射治療裝置、X射線治療機、血管造影X射線等。
3、Ⅲ類放射源屬中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小時就可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接觸幾天至幾周也可致人死亡。上述三類放射源為危險放射源。Ⅳ類放射源屬低危險源。
4、根據《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根據放射源、射線裝置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潛在危害程度,從高到低將放射源分為Ⅰ類、Ⅱ類、Ⅲ類。
5、Ⅰ類放射源屬極危險源。在沒有任何防護下,接觸這類源幾分種到1小時就可能致人死亡。Ⅱ類放射源屬高危險源。在沒有任何防護下,接觸這類源幾小時至幾天就可以導致人死亡。Ⅲ類放射源屬中危險源。
根據《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根據放射源、射線裝置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潛在危害程度,從高到低將放射源分為Ⅰ類、Ⅱ類、Ⅲ類。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根據放射源、射線裝置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潛在危害程度,從高到低將放射源分為Ⅰ類、Ⅱ類、Ⅲ類、Ⅳ類、Ⅴ類;Ⅰ類放射源屬極危險源。
按照放射源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潛在危害程度,從高到低將放射源分為Ⅰ、Ⅱ、Ⅲ、Ⅳ、Ⅴ類。
放射源根據釋放射線的類型,可以分為α射線源、β射線源、γ射線源以及中子源; 根據封裝方式的不同,放射源可以分為密封放射源(放射性物質被嚴密封裝在符合特定標準的容器中)和非密封放射源。
參考國際原子能機構有關規定,按照放射源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潛在危害程度,從高到低可將放射源分為Ⅰ、Ⅱ、Ⅲ、Ⅳ、Ⅴ類。Ⅰ類放射源為極危險源。在沒有任何防護下,接觸這類源幾分種到1小時就可能致人死亡。
國際原子能機構根據放射源對人體可能的傷害程度,將放射源分為5類:Ⅰ類放射源屬極危險源。在沒有任何防護下,接觸這類源幾分種到1小時就可能致人死亡。Ⅱ類放射源屬高危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