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們,今天我們聊一聊成語的魅力。從“美輪美奐”到“苛政猛于虎”,每一個成語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刻的歷史意義。它們不僅是語言的瑰寶,更是我們了解古代文化和歷史的重要途徑。讓我們一起感受成語的魅力,傳承中華文化的精髓。
在漢語的瑰寶中,“美輪美奐”是一個充滿詩意的成語,它源自古代漢語,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這個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美輪”和“美奐”。“輪”字并非指車輪,而是古代一種圓形高大的谷倉,這里用來形容建筑物的雄偉壯觀;“奐”字則意味著眾多、盛大,用來形容裝飾的華麗和豐富。
“美輪美奐”這個成語,拼音為“měi lún měi huàn”,其含義是形容房屋高大華麗,也常用來形容人間裝飾、布置等美好漂亮,它不僅描繪了建筑物的宏偉與華麗,更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戴圣所著的《禮記·檀弓下》:“美哉輪焉,美哉奐焉。”這句話形象地描繪了建筑物的美麗與壯觀,既表達了對建筑本身的贊美,也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美輪美奐”已不僅僅局限于對建筑的贊美,它更廣泛地被用來形容各種美好的事物,如美麗的家園、精美的藝術品等。
當我們提到家鄉時,可以用“美輪美奐”來形容它的美麗與富饒,仿佛家鄉就像一個世外桃源,充滿了詩意和浪漫,這種表達方式既富有文學色彩,又能夠生動地描繪出家鄉的美好景象。
“苛政猛于虎”是一個流傳千古的成語,拼音為“kē zhèng měng yú hǔ”,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殘酷壓迫剝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可怕,它揭示了封建社會中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壓迫,以及人民對這種壓迫的深切痛恨。
在成語中,“苛政”指的是統治階級對人民進行殘酷壓迫剝削的政治,包括政令、賦稅等,這種政治手段如同猛虎一般兇猛,讓人心生畏懼,而“猛于虎”則形象地比喻了苛政的殘酷程度,使得成語更加生動有力。
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孔子在游歷各地時,曾遇到一位名叫顏回的學生,顏回對孔子說:“苛政猛于虎也。”這句話表達了顏回對當時社會苛政的痛恨和對人民苦難的同情,自此,“苛政猛于虎”這個成語便流傳開來,成為人們對封建社會苛政的深刻反思。
在歷史上,許多仁人志士都曾用“苛政猛于虎”這個成語來表達對統治階級的批判和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唐代詩人杜甫在《春望》一詩中寫道:“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首詩中,杜甫用“苛政猛于虎”來形容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難,表達了他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
“攝”是一個多音多義字,拼音主要有兩個讀音:[shè]和[niè],[shè]的筆畫共有13畫,部首為扌,結構為左右結構,五行屬火,下面分別介紹這兩個讀音的釋義。
1. [shè]的釋義
① 拿,吸取:攝取,攝像,攝影,攝食。
② 保養:攝生,攝重(zhòng),珍攝。
③ 代理:攝行(xíng)(代職務),攝政(代君主管理國家)。
④ 捕捉:勾攝。
2. [niè]的釋義
① 拿,吸取:攝取。
② 保養:攝生。
③ 代理:攝行(xíng)(代職務),攝政(代君主管理國家)。
④ 捕捉:勾攝。
在成語和詩詞中,“攝”字常用來表示拿、吸取、代理等含義,成語“攝政王”中的“攝”字,表示代理君主管理國家;成語“攝生之道”中的“攝”字,表示保養身體。
“攝”字是一個富有內涵的漢字,其拼音和釋義多種多樣,為我們了解古代文化和詩詞提供了豐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