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意指在攻城掠地與戰斗交鋒中,無不取得勝利,這一成語生動地描繪了力量無比強大的形象,其源起于西漢劉向所著的《戰國策·秦策一》:“是知秦戰未嘗不勝,攻未嘗不取,所當未嘗不破也。”從中可見,秦軍在古代戰場上所向披靡,無往不勝。
【釋義】:在攻城掠地時,沒有攻占不下來的;在戰斗中,沒有打不贏的,這一成語通常用來形容軍隊戰斗力強盛,所向披靡,百戰百勝,它也比喻在任何事業或挑戰面前,都能夠取得成功。
【讀音】:gōng wu bu ke,zhan wu bu sheng
【例句】:
“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成語,不僅是對軍隊戰斗力的贊譽,也是對個人在事業上不斷挑戰自我的肯定,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時刻銘記這一精神,勇往直前,無論面對何種困難,都要堅定信念,銳意進取,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
成語“無堅不摧”也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有著相似的含義,均用來形容力量強大,無所不能,其出自《舊唐書·孔巢文傳》,形容的是孔巢文自信滿滿地說:“若蒙見用,無堅不摧。”意在表達只要有機會,就能攻克一切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