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屋建筑內(nèi)支模架系統(tǒng)中,主楞與次楞是構成樓板底模結構的關鍵部分,它們是支撐模板的楞骨,對于整個模板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至關重要,支撐圖是建筑領域中用于設計支撐結構的重要圖紙,它詳細展示了主楞和次楞的布置與安裝方法,次楞通常選用尺寸為100×100毫米或50×100毫米的方木,或者是壁厚為5毫米的50×50毫米方鋼管,以滿足特定的結構要求。
主楞和次楞在樓板底模中起到了支撐作用,其中次楞采用100×100、50×100方木或50×50壁厚5毫米的方鋼管,而主楞則采用100×100方木,其間隔距離需嚴格遵循設計計算結果,確保整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主楞與主龍骨并非同一種構件,主楞是施工過程中用于支撐模板的主支撐,施工完成后需要拆除;而主龍骨則是樓梯結構中的主要支撐物,隨著樓梯的存在而長期保留,兩者在功能和性質上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在進行支模架的搭設時,必須遵循以下規(guī)范:掃地桿應距地面不超過20厘米,并設置縱橫向支撐,剪刀撐應每隔4根立桿設置,角度保持在45-65度之間,且其長度不應小于6米,水平剪刀撐則每隔2步設置一道,立桿的間距一般為2米,而在高跨區(qū)域則為0.9米,水平桿的間距每步不超過8米。
內(nèi)架支撐的搭設規(guī)范包括:立柱材料必須符合設計方案的要求;立柱基礎必須堅固,以滿足立柱的承載力需求;立柱底部應鋪設木墊導塊,鋼管立柱則應使用底座構件。
對于米層高支模架,若其高度未超過8米、搭設跨度未超過18米、施工總荷載未超過15kN/m、集中線荷載未超過20kN/m,則不屬于“高大支模”,立桿的橫距和縱距應控制在5米左右,橫桿步距在6米至8米之間,需設置縱橫豎向剪刀撐,并確保架體與結構柱子的可靠連接。
在搭建高支模時,梁下的掃地桿應距地面200毫米作為起始高度,向上每步水平桿的步距為1米,最頂層的水平桿距離梁底不應超過400毫米,若周圍的原有模板架已經(jīng)拆除,則在中庭邊梁的內(nèi)側,緊貼梁內(nèi)邊搭設至少2道立桿,使用頂絲背方木與樓板頂緊,并用水平桿與高支模架體連接,形成一個整體。
立桿間距的計算應根據(jù)建筑物的具體尺寸和結構要求進行,一般情況下,立桿間距為2米,高跨區(qū)域為0.9米,水平桿間距每步不超過8米,當在立桿底部或頂端設置可調托座時,其調節(jié)螺桿的伸縮長度不應超過200毫米,立桿的縱橫距離也不應大于1200毫米,計算方法通常是根據(jù)建筑圖紙,計算可支撐空間的尺寸,并據(jù)此規(guī)劃用料。
支模腳手架和模板支撐腳雖然都是用于支撐的支架,但它們的用途、材質和受力情況有所不同,以下是它們之間的主要區(qū)別:
1. 定義不同:支模腳手架是用于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的腳手架系統(tǒng),主要用于支撐混凝土模板和施工人員,而模板支撐腳則是用于固定各種模板的架子,在澆筑混凝土時防止模板移動。
2. 功能不同:腳手架主要承受施工人員、機具及施工材料的重量,而模板支撐腳則承受來自混凝土的壓力。
3. 結構不同:支模腳手架通常采用標準件和連接件組裝,便于調整和拆卸;而模板支撐腳則多采用鋼管或型鋼等材料。
4. 應用不同:支模腳手架主要用于建筑物的樓板、梁和柱的澆筑工作,而模板支撐腳則廣泛應用于各種模板的固定。
在實際施工中,如果能夠將兩者合二為一,將有助于減少構件種類和型號,提高周轉使用次數(shù),從而降低工程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