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板支座負筋在計算設置里修改板中間支座負筋標注是否含支座。凈長+彎折+伸入支座長度 板分布筋不用布置。
計算公式:鋼筋長度=板凈跨Ln+伸入左右支座內長度+彎鉤增加長度。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分布筋、附加鋼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 (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受力筋 軟件中,受力筋的長度是依據軸網計算的。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
板內分布筋HPB235,末端做180°彎鉤。分布筋的直徑大于等于6mm,間距小于等于250mm,當板上有較大集中荷載的話間距小于等于200mm。
1、問題一:支座負筋的計算方法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鋼筋長度 = 本跨 凈跨長/ 3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凈跨長/ 3 +錨固);第二排鋼筋長度 = 本跨凈跨長 / 4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凈跨長/ 4+錨固)。
2、在設計中一般就取短跨方向凈跨的1/4,作為樓板支座負筋長度。如下圖所示:上圖所示的短向板跨為3800,則1/4即為950,一般取50的模數;但是這個950是從梁邊或者墻邊算起。當然,如果相鄰樓板板跨不一樣,則應取相鄰兩跨較大跨度的1/4,作為支座負筋的長度,支座負筋的長度兩邊都是一樣的。
3、樓板的支座負筋長度計算,會根據支座的位置和跨度等因素有所不同。一般來說,端支座負筋長度計算公式為:第一排鋼筋長度 = 本跨凈跨長/ 3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凈跨長/ 3 +錨固)。第二排鋼筋長度 = 本跨凈跨長 / 4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凈跨長/ 4+錨固)。
4、支座負筋長度是建筑工程中的一個概念,它用于計算支座上受壓混凝土構件負筋的長度。支座負筋長度的計算公式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因為它涉及到構件的尺寸、材料性質和荷載條件等因素。
5、板支座負筋在計算設置里修改板中間支座負筋標注是否含支座。凈長+彎折+伸入支座長度 板分布筋不用布置。
6、板內分布筋HPB235,末端做180°彎鉤。分布筋的直徑大于等于6mm,間距小于等于250mm,當板上有較大集中荷載的話間距小于等于200mm。
1、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鋼筋長度 = 本跨凈跨長/ 3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凈跨長/ 3 +錨固)。第二排鋼筋長度 = 本跨凈跨長 / 4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凈跨長/ 4+錨固)。
2、在設計中一般就取短跨方向凈跨的1/4,作為樓板支座負筋長度。如下圖所示:上圖所示的短向板跨為3800,則1/4即為950,一般取50的模數;但是這個950是從梁邊或者墻邊算起。當然,如果相鄰樓板板跨不一樣,則應取相鄰兩跨較大跨度的1/4,作為支座負筋的長度,支座負筋的長度兩邊都是一樣的。
3、樓板的支座負筋長度計算,會根據支座的位置和跨度等因素有所不同。一般來說,端支座負筋長度計算公式為:第一排鋼筋長度 = 本跨凈跨長/ 3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凈跨長/ 3 +錨固)。第二排鋼筋長度 = 本跨凈跨長 / 4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凈跨長/ 4+錨固)。
4、這是圖集08G101-11上,里面有圖紙注釋。。板內分布筋HPB235,末端做180°彎鉤。分布筋的直徑大于等于6mm,間距小于等于250mm,當板上有較大集中荷載的話間距小于等于200mm。
5、樓主僅提供了一張建筑正式方案平面圖,意思是只要求回答現澆混凝土樓板的配筋(包括結構設計的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計算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驗算)。出題容易,一兩句話就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