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廣義來講:凡是能量非經由傳導或對流方式,而是直接穿越空間傳達至它處的方式統稱為輻射。狹義來講:輻射可分:高能量的游離輻射(通稱放射線)如X射線、α(阿伐)射線、β(貝它)射線、γ(枷馬)射線等,此即所謂之放射。
2、輻射和放射是兩個相關但有所區別的概念。輻射是指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傳播。這種傳播可以是可見光、無線電波、X射線等多種形式的電磁波。輻射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所有物體只要溫度高于絕對零度,都會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輻射能量。放射則特指放射性物質衰變時發射出的粒子或電磁波。
3、X射線輻射與電離輻射是同一種輻射,因為X射線屬于電離輻射。電磁波中的電離輻射和輻射產生原因無關,是按頻率劃線的。具體頻率忘記了,但記得高頻部分的紫外已屬電離輻射,更高頻的X和γ自然都是。另外很多粒子束也是。電離輻射是由直接或間接電離粒子或二者混合組成的輻射。
嚴格來說X射線不屬于放射線,物理學上所講的放射線指的是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發生衰變時發出的射線,包括阿爾法射線(高速氦核流),貝塔射線(高速電子流)和伽瑪射線(光子流,也是電磁波的一種)。
X射線是輻射光能中的一部分,即特定的波段范圍。
X射線是1895年由威廉·倫琴在德國發現的,因而有時也叫“倫琴射線”。這是一種與可見光類似的穿透性射線。它與可見光的不同之處是波長和能量。X射線管發出的射線的最短的波長,可以達到綠光的波長的1/1500到1/1000000。由于具有極短的波長,X射線可以穿透光線所不能穿透的物質。
X射線是光子輻射,光子是不帶電粒子,本質上是波長比紫外線短的電磁波。通常用X射線管產生的X射線的波長分布是連續的,最短波長由X射線管的激發電壓決定。如果X射線管的激發電壓用kV作單位,則X射線的波長(nm)=129/kV。
1、放射線(radioactive ray)不穩定元素衰變時,從原子核中放射出來的具有穿透性的粒子束,分為:甲種射線、乙種射線和丙種射線三類,其中丙種射線的貫穿力是最強的。另外,放射線對環境和人體是具有一定的 危害性的。一3種類型α射線為氦原子核(a粒子,不是質子),帶正電。
2、放射線(radioactive ray)不穩定元素衰變時,從原子核中放射出來的有穿透性的核輻射,分甲種射線、乙種射線、丙種射線,其中丙種射線貫穿力最強。另外,放射線對環境和人體有一定的危害。同一種放射性元素之所以會放射出幾種不同的射線,是因為原子核周圍物質的多層分布。
3、放射線 不穩定元素衰變時,從原子核中放射出來的有穿透性的粒子束,分甲種射線、乙種射線、丙種射線,其中丙種射線貫穿力最強。放射線是什么?貝克勒耳發現了放射線,居里夫婦又作出了新的貢獻。放射線本身究竟是什么呢?這正是當時科學界最關注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