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們,三伏天,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段,又如期而至。2022年的熱浪長達40天,而2023年,它將再次席卷而來,從7月11日初伏開始,至8月19日末伏結束。在這漫長的40天里,氣溫攀升,濕度加大,大家需注意防暑降溫,合理安排生活,保護好自己的身體。讓我們共同度過這個挑戰與樂趣并存的夏季!
在2022年的炎炎夏日,三伏天的腳步悄然而至,它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標記著一年中最為熾熱的季節,那一年,2022年的三伏天,長達40天,仿佛是一段漫長的熱浪,從7月16日初伏的第一天開始,直至8月24日末伏的最后一天結束,在這40天的時間里,人們仿佛置身于一個巨大的烤箱之中,感受著熱浪的洗禮。
三伏天分為三個階段:初伏、中伏和末伏,每個階段的天數不盡相同,2022年的初伏為10天,從7月16日開始,一直持續到7月25日;中伏為20天,從7月26日開始,到8月14日結束;末伏則再次回到10天,從8月10日開始,直至8月19日。
進入2023年,三伏天的腳步再次來臨,初伏的時間定在7月11日,至7月20日結束,共10天;中伏則從7月21日開始,持續至8月9日,共計20天;末伏的時間則從8月10日開始,至8月19日結束,再次回到10天,這樣的時間安排,讓三伏天成為了夏季最熱的一段時間。
“三伏天”,這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特殊意義的詞語,指的是一年中最為炎熱的三個連續時段,這個概念源于古代歷法,是古人根據氣候特點和人體生理規律總結出來的。
三伏天,顧名思義,分為三伏,每個伏天都有其特定的天數,初伏為10天,中伏為20天,末伏為10天,這樣的劃分,主要是依據天干的十數來計算的,在古代,人們將天干地支與天文歷法相結合,以此來預測和記錄時間。
三伏天的起始時間,是夏至之后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這一天,標志著第一伏的開始,在古代,人們認為“伏”有“潛伏”之意,意味著高溫天氣下,萬物都隱藏起來,避暑降溫。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與其動,不如伏,但三伏天被稱為“伏”,也因為它也有許多寒冷的因素,三伏是中原一年中最熱的30-40天,三伏是按照農歷計算的,在陽歷的七月中旬到八月上旬之間。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夏至后第三個庚日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第三個庚日為入伏,作為初伏的第一天。
三伏的日期是由二十四節氣和干支紀日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因為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規定的時間是10天,又因為每年夏至節氣后的第3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中伏的天數就有長有短。
三伏天的計算,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它不僅涉及到天文歷法,還涉及到氣象學,在我國,三伏天的起止時間,是根據農歷和二十四節氣來確定的。
以2023年的三伏天為例,其起止時間為7月11日至8月19日,共計40天,這是一年中氣溫最高、又潮濕、悶熱的時段,全國開啟蒸煮模式。
三伏天的開始,是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這一天,標志著初伏的第一天,夏至后,每隔10天,就會有一個庚日,初伏、末伏的時間規定為10天。
具體到2023年,初伏從7月11日開始,至7月20日結束;中伏從7月21日開始,至8月9日結束;末伏則從8月10日開始,至8月19日結束。
三伏天,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四十天,按農歷計算,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上旬至8月中下間,這個時期,氣溫高、濕度大,人們需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以保持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