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們,今天我們講述的是中國平衡針灸的輝煌歷程。從王文遠教授的軍旅生涯到《藥性賦》的醫學寶典,再到平衡針灸在現代醫學領域的廣泛應用,每一篇章都見證著中醫學的傳承與創新。讓我們致敬這些醫學巨匠,他們的努力讓平衡針灸學照亮了人類健康的道路。愿平衡針灸學在未來的發展中,繼續為人類健康事業貢獻力量!
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平衡針灸的誕生與發展,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醫學的輝煌歷程,追溯至1995年12月,一位充滿激情與夢想的青年,懷揣著對針灸醫學的熱愛,踏上了軍旅生涯,他,就是王文遠教授,一位深諳平衡針灸精髓的醫學巨匠。
在軍旅生涯中,王文遠教授于1995年8月至1998年8月,在 *** 醫高專接受專業培訓,2000年8月至2003年8月,他考入第一軍醫大學,開啟了人生新的篇章,他師從全軍著名針灸專家、中國平衡針灸創始人王文遠教授,臨床跟師六年,深得恩師真傳,為后來的平衡針灸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王文遠教授的學術生涯中,還有一本備受推崇的著作——《藥性賦》,這本書將248種常用的藥物進行了系統分類,使人們在閱讀時更加便于記憶,每一種藥性都概括得精辟透徹,讓人過目難忘,可以說,《藥性賦》是一部能夠終身受益的醫學寶典,一直以來都受到了廣大讀者們的喜愛,并沿用至今。
針灸醫學,作為我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早見于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一書,兩千多年來,針灸醫學在中國流行并流傳于世界,為無數患者帶來了福音,它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于相對平衡、使臟腑功能趨于調和的方式,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003年,世界針灸聯合會在北京正式成立,針灸作為世界通行醫學的地位在世界醫林中得以確立,而在此之前,中國誕生了第一部醫學巨著——《黃帝內經》,在這部典籍中,經絡這一重要概念貫穿全書,為針灸醫學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平衡針灸學,作為一門現代針灸學,是在繼承傳統中醫理論的基礎上,通過針刺中樞神經分布在周圍神經上的特定靶穴來調節、修復大腦基因程序,使失調、紊亂、破壞的中樞管理程序系統恢復到原來的平衡狀態,間接地激發病人應激能力的治療方法。
平衡針灸學的研究,旨在探索人體生命科學發展的自然規律;通過針灸調節大腦中樞系統的平衡,達到對各臟器生理功能修復的科學,它所闡明的規律是通過研究發現針刺外周神經靶點,在大腦中樞靶位調控下,依靠病人自我修復的現代針灸學。
王文遠教授,作為平衡針灸學的創始人,以其卓越的醫術和深厚的學術造詣,為平衡針灸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曾應邀參加北京·國際頸肩腰腿痛學術會議,其論文“調節經筋結聚法治療腰腿痛”獲得與會專家一致好評,并獲大會優秀論文獎,至今,其方法與理論還經常為國內醫學期刊所引用。
王文遠教授現為陜西省中醫學會會員,多家公司健康顧問,他致力于平衡針灸學的傳承與發展,為推動我國針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平衡針灸學在臨床應用中,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在治療頸椎骨質增生方面,平衡針療法具有通絡松解的作用,能夠有效緩解脖子疼痛、手痛麻木不適等癥狀,需要注意的是,平衡針療法并非傳統醫學,其應用需遵循嚴格的要求,心臟病患者應謹慎使用。
平衡針灸學作為一門現代針灸學,在我國中醫學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在王文遠教授等醫學家的共同努力下,平衡針灸學必將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