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一詩,楊萬里以細膩筆觸描繪出冬日清晨孩童的歡樂,將冰塊比作銀鉦、玉磬,生動傳神。詩中童趣盎然,充滿生機,讓人感受到詩人對生活的熱愛與向往。這首詩不僅是宋代詩歌的佳作,更是傳頌不衰的經典,值得一讀再讀。
《稚子弄冰》這首詩,出自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筆下,詩中描繪了一個天真爛漫的兒童,在冬日清晨,用銅盆里的冰塊玩弄,將冰塊當作銀鉦敲擊,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充滿了童趣與生機。
原文如下: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的譯文及賞析。
全文譯文:
清晨,一個小孩兒從銅盆里取出凍得硬邦邦的冰塊,然后用彩色的絲線穿起來,當作銀鉦來敲擊,敲擊出的聲音,如同玉磬穿林,清脆悅耳;忽然,冰塊碎裂,發出玻璃落地般清脆的聲音。
譯文及注釋如下: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脫曉冰:在這里指兒童晨起,從結成堅冰的銅盆里剜冰。
彩絲:指彩色絲線。
銀鉦:指古代的一種像鑼的樂器。
玉磬:指古代的一種玉制打擊樂器。
玻璃:指古代的一種美玉。
這首詩的二句突出兒童的頑皮與聰明,兒童用絲線穿過冰塊,用它當銅鑼,突出而兒童的天真與機靈,第三句中的“穿”字用得極好,既有奔跑的意思,又代表聲音的傳播。
我們深入賞析這首詩。
詩中的“稚子金盆脫曉冰”,描繪了一個天真爛漫的兒童形象,在冬日清晨,他起床后,首先關注的是銅盆里的冰塊,這里,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脫曉冰”這個詞語,既表現了兒童的活潑可愛,又展現了冬日清晨的寧靜與寒冷。
“彩絲穿取當銀鉦”,表現了兒童的聰明才智,他利用手中的彩絲,將冰塊穿起來,當作銀鉦來敲擊,這里,詩人運用了比喻手法,將冰塊比作銀鉦,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兒童玩弄冰塊的情景。
“敲成玉磬穿林響”,表現了兒童敲擊冰塊時發出的美妙聲音,這里,詩人運用了“玉磬”這個詞語,將冰塊敲擊出的聲音比作玉磬,形象地表現了聲音的清脆悅耳。
“忽作玻璃碎地聲”,描繪了冰塊碎裂的瞬間,這里,詩人運用了“玻璃”這個詞語,將冰塊碎裂的聲音比作玻璃落地,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冰塊碎裂的瞬間。
《稚子弄冰》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個兒童玩弄冰塊的情景,表現了兒童的頑皮、聰明和天真,詩人運用了豐富的比喻手法,將冰塊、彩絲、銀鉦、玉磬、玻璃等元素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詩歌充滿了生動形象和感染力。
這首詩不僅展現了兒童的童真與歡樂,還反映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在寒冷的冬日,詩人通過描繪兒童玩弄冰塊的情景,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稚子弄冰》這首詩,以其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描繪,成為了宋代詩歌中的佳作,它不僅展現了兒童的童真與歡樂,還反映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成為了人們傳頌不衰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