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朗普被提名為美國總統候選人,這一提名是通過黨內投票實現的,在此次激烈的投票中,特朗普贏得了1284張黨內支持票,這一票數遠超提名所需的最低票數,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眾多與會民眾高呼“讓特朗普再干四年”,這一場景充分表明,部分美國民眾對特朗普的提名表示了支持。
2、回顧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特朗普成功擊敗希拉里·克林頓,這充分說明他獲得了廣泛的選民支持,他的勝選反映了當時部分美國民眾對政治現狀的不滿和對變革的強烈渴望,盡管特朗普在公共場合的言論有時引發爭議,但他的支持者私下里可能持有不同的看法。
3、內華達州計票結果公布后,特朗普以1284張黨代表票的絕對優勢,超過了提名所需的1276票,正式成為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共和黨候選人,同日,現任副總統彭斯被提名為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
4、新華社快訊: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于美國東部時間24日下午正式提名現任總統TLP為2020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TLP及其團隊將繼續努力爭取更多支持,無論是貿易政策,還是“美國優先”原則,都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美國白人中下層選民的政策訴求,使他們成為TLP的堅定支持者。
特朗普的價值觀傾向于民族主義和弱肉強食的達爾文主義,這種主張與中國人的價值觀相契合,尤其是他的民族主義立場,這符合中國人的口味,大家認為這是合情合理的,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逐漸形成了對達爾文主義一定程度的認同,這種心理層面的共鳴使得特朗普在輿論上獲得了加分。
個人看法有以下幾點原因:特朗普的價值主張偏民族主義和弱肉強食的達爾文主義,符合中國人的胃口;中國從改革開放之始,就有笑貧不笑娼的習慣,對于社會達爾文主義比較認同,因此心理上就先得分,相比希拉里,特朗普沒有擔任公職。
因為特朗普對臺灣和日本的問題并不感冒,從某些方面來說,他好像也并不愿意插手,與之有關的事情,所以中國人大部分對他會有所好感。
中國官方立場并未公開支持任何美國候選人的競選,因此不能說中國希望特朗普當選,中國媒體在報道美國大選時,通常會保持中立和客觀,同時反映出中國對美國內政的立場和看法,特朗普和希拉里在競選過程中,各自獲得了不同的支持群體。
特朗普是商人出身,在中國有不少投資,這點來說比希拉里好一些,希拉里是傾向反中的。
1、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個人魅力、政治理念、選民支持以及其他因素的綜合作用,他的成功當選反映了選民對于變革的渴望和對現有政治體系的挑戰。
2、特朗普成功當選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在經濟領域的議題引起了眾多美國民眾的共鳴,他主張經濟民族主義,強調將國內就業崗位留給美國人,反對貿易全球化帶來的就業崗位流失,特別是在制造業和重工業領域,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吸引了許多擔憂失業和經濟不景氣的選民。
3、經濟因素:特朗普成功當選美國總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在經濟領域的承諾和行動,面對美國經濟的困境,特朗普提出了美國優先的政策,強調加強國內產業發展和就業創造,他主張減少貿易壁壘,保護本國制造業,并批評前任 *** 的貿易政策。
4、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民調顯示,他的競選主張與部分選民的需求和期望高度契合,尤其是在經濟領域,他提出的貿易政策、經濟政策以及對就業的關注,切中了許多民眾對經濟不安的痛點。
5、因為他想憑借自己的努力治理好美國的經濟,而且喜歡權力,而且我覺得之所以特朗普決定當年的當選,其中一部分是奔著奧巴馬去的,可也不僅僅只是為了爭口氣,事實上早在八九十年代美國媒體采訪特朗普的時候,他就表示對于美國的不看好。
6、所以因為美國現在非常疲軟的經濟,而恰好特朗普提出了發展美國經濟的政策,所以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也是非常正常的,當然從特朗普當初所承諾的一些事情,就可以看出為什么特朗普可以當選美國總統,比如特朗普承諾在美墨邊境修建隔離墻,當時不僅全世界人民都非常不理解,而且美國民眾也非常的不理解。
1、民調顯示六成共和黨人支持特朗普參加2024年大選,這一數據反映出特朗普在共和黨內的強大影響力以及黨員們對他再次競選的青睞,這一結果也暗示了對比現任總統拜登的支持情況,可能是因為部分民眾認為拜登執政期間的政策并未達到預期效果,或者未能有效解決國家面臨的問題。
2、這一結果表示了一件事情,就是大家對于特朗普的支持率其實還是比較高的,也同樣表示了大家并不是那么的希望拜登繼續當總統,可能是因為大家覺得拜登當總統的期間并沒有給美國帶來什么好處,反而是讓美國處于風口浪尖,民眾對于特朗普的呼聲那么高,也難怪拜登想方設法的要去打壓特朗普的。
3、最新的民調顯示,六成的共和黨人支持特朗普參加2024年的總統大選,這一數據反映出美國政壇的不確定性加劇,特朗普的政治影響力不容小覷,特朗普作為一個極具爭議的政治人物,他的支持者對他充滿熱情,而反對者則強烈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