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州市:由原屬衡陽市的祁東縣和原屬永州市的祁陽縣撤縣合并而成。總人口190萬,面積4390平方公里。邵東市:由原屬邵陽市的邵東縣、新邵縣撤縣合并而成。總人口191萬,面積3512平方公里。武岡市:由原屬邵陽市的武岡市、新寧縣、城步自治縣撤縣合并而成。總人口157萬,面積6903平方公里。
祁州市是湖南下轄的副地級市,由原屬衡陽市的祁東縣和原屬永州市的祁陽縣撤縣合并而成。總人口190萬,面積4390平方公里。
清朝時期的安國是現在的河北省安國市。安國市隸屬河北省,由保定市代管的縣級市,古稱祁州,中心位置為北緯38°42’48″,東經115°33’30″,位于河北省中部、保定市南部,地處華北平原腹地,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帶,處于環京津和環渤海經濟圈中。東北與博野縣為鄰。
安徽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有“中華藥都”之稱。是漢代著名醫學家華佗的故鄉,到明、清時期亳州是全國四大藥都之一。河南禹州:素有“中華藥城”之稱的河南禹州,是中國醫藥發祥地之一。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藥材種植、采集、加工著稱于世。河北安國:安國藥業源遠流長。
1、帶州的地名:河北省:滄州、霸州、涿州、冀州、晉州、深州。山西省:朔州、霍州、忻州。遼寧省:錦州、蓋州。江蘇省:蘇州、泰州、揚州、常州、徐州、通州。浙江省:杭州、湖州、臺州、溫州、衢州、乘州。安徽省:宿州、滁州、池州、毫州。福建省:福州、泉州、漳州。
2、帶“州”的地方有杭州、蘇州、忻州、廣州、蘭州等。 杭州 杭州,簡稱“杭”,古稱臨安、錢塘,是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杭州地處中國華東地區、錢塘江下游、東南沿海、浙江北部、京杭大運河南端,是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滬嘉杭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
3、廣州、杭州、蘇州、鄭州、福州、泉州、漳州、潮州等。以下是詳細解釋: 廣州:廣州是中國南方的重要城市,也是廣東省的省會。廣州歷史悠久,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繁華的現代社會景象。 杭州:位于浙江省,因著名的西湖而聞名。杭州不僅有著優美的自然風光,還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4、現在中國帶州的地名很多,省會有廣州,杭州,鄭州,蘭州,福州,地級的有很多,比如:潮州,梅州,惠州,梅州,贛州,株洲,撫州,臺州,湖州,蘇州,徐州,泰州,柳州,梧州,錦州,荊州,永州,亳州,德州,滄州等。
5、九州是中國漢族先民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戰國以來成為古代中國的代稱,漢朝起則成為漢族地區的代稱,也稱作“漢地九州”。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的順序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廣州市 杭州市 鄭州市 福州市 泉州市 蘇州市等。這些城市名稱中都帶有州字。詳細解釋如下:廣州市是中國南部的重要城市,廣東省的省會。廣州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之一,以其繁榮的貿易、豐富的文化和美食而聞名。杭州市位于浙江省,是長江三角洲的重要城市之一。
柳州 萬州 2 達州 2 郴州 2 株洲 2 廣州 2 涼州(注:此為錯誤地名,應為“涼州”應為“梁州”)2 滁州 請注意,上述列表中有些地名可能存在輸入錯誤或不常見地名的誤報,例如“告州”、“薯彎大贛州”和“涼州”。在實際查詢中,可能需要進一步核實這些地名的正確性。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國際商貿中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是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
1、攸縣旅游景點有酒埠江國家地質公園、仙人橋、靈龜峰、凌云塔、寶寧寺、廣寒寨等。
2、皮佳洞,洞口位于湖南省攸縣鸞山鎮東部皮佳村。是一個復雜的溶洞地下河系統。上下分為兩層,上層旱洞呈立體迷宮狀,景觀相當豐富;下層地下河幽深莫側,出口段已開發地下漂流。
3、攸縣的旅游景點有哪些 桃花谷,位于漕泊鄉桃源村境內,谷長約7km,從攸漕、桃源公路交匯處開始,往東依次包括明代古橋、楓楊古樹群、桃花洞和桃花溪等四大景點。白龍洞,位于攸縣境內的白龍洞為約3億年前發育的巖溶地貌洞穴,洞內景觀千變萬化,是大自然的天然巖溶地貌博物館。
4、攸縣古城:攸縣古城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城,始建于唐代,歷經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修建和擴建,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歷史遺跡。游客可以在這里欣賞到古老的城墻、古街巷、古民居等,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氛圍。攸縣博物館:攸縣博物館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覽、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5、攸縣的歷史底蘊深厚,縣治自五代后梁時期即設于此,縣城古稱梅城。
1、明清時代實行省府縣三級制度,攸縣歸屬長沙府管轄。雖然明清時代也有“州”,這個時候的“州”基本有兩種地位,一是直隸州,即與府平行,比如湖廣省的郴州;二是散州,與縣平行,比如湖廣省的均州,隸屬于湖廣省襄陽府。
2、歷經春秋戰國時期至三國兩晉南北朝,攸縣的歸屬多次變動,從楚黔中郡到長沙國,再到吳國的湘東郡,最后在晉代歸屬于荊州長沙郡。縣治所在地也有所遷移,從早期的陰山港村到網嶺鎮羅家坪村。隋唐時期,攸縣曾與茶陵、建寧等縣合并,后又經過多次行政區劃調整,直至元朝升格為攸州,明清時期則屬于長沙府。
3、攸縣為湖南省株洲市轄縣。攸縣為湖南省株洲市轄縣,位于湖南省東南部,羅霄山脈中段武功山西端。東鄰江西萍鄉市、蓮花縣,西連株洲市淥口區、衡東縣;南達茶陵縣、安仁縣,北接醴陵市。攸縣交通便利,境內主要鐵路有吉衡鐵路、醴茶鐵路等,素有“衡之徑庭、潭之門戶”之稱。
4、著名湖南主持人汪涵先生曾經在《有味》一書中曾這樣的評價攸縣的香干:“攸縣小吃神州俏,香干血鴨剁辣椒”,在攸縣小吃中居于首位的攸縣香干,一直深受推崇。
5、明清時期 明代屬湖廣布政司(治武昌)。省下改路為府,府領州、縣,部分州直隸布政司,也領縣。 懷化市境屬辰州府(治沅陵)和靖州(直隸州)。 清康熙三年湖南設省,懷化市境劃歸湖南省,屬辰沅永靖道。
6、攸縣香干 攸縣的香干享有盛譽,甚至湖南著名主持人汪涵在《有味》一書中都對其贊譽有加,稱“攸縣小吃神州俏,香干血鴨剁辣椒”。攸縣香干在攸縣小吃中占據首位,其歷史可追溯至明清時期。當地甚至有順口溜稱贊:“皇圖嶺的香干,東鄉的原壇酒,新市的麻鴨,網嶺的麻餅糖,嘗過之后永不忘。
1、茶陵縣,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即今茶陵縣行政建制的起源,因南臨茶山得名。此時的縣城位于今茶陵縣八團鄉境內,唐朝時縣城遷至今址,延續至今。攸縣,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即今攸縣行政建制的起源,因北有攸溪得名。
2、株洲市轄下分為5個區、3個縣,并代管1個縣級市。具體到縣的分布,株洲市下轄的縣分別為株洲縣、攸縣、茶陵縣和炎陵縣。這種行政區劃的設置不僅反映了株洲市在地方治理上的需求,也展示了其作為區域中心城市在管理上的布局和考量。
3、3年5月,為發揮工業城市的中心作用,經國務院批準,將原屬湘潭地區的醴陵縣(市)、攸縣、茶陵縣、酃縣(今炎陵縣)劃歸株洲市管轄,共轄城市四區(含市郊區)、五縣(市)。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在市區湘江西岸設立株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