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們,今天我們一同走進了黃河頌的壯闊畫卷,感受了中華民族母親河的澎湃與堅韌。作者巧妙運用四字成語,將黃河的波濤洶涌、九曲連環、驚濤澎湃等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讓我們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深入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傳承這份堅韌與豪邁!
在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中,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黃河頌中,作者巧妙地運用了諸多四字成語,描繪出黃河的壯闊景象,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堅韌精神,以下是對其中幾個成語的詳細解釋:
1、波濤洶涌:洶涌,形容水勢騰涌的樣子,波濤洶涌,即形容波浪又大又急,此成語出自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5卷:“蓋因波濤洶涌,水遂為其所激而動也。”在《黃河頌》中,波濤洶涌的黃河象征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
2、結成九曲連環:九在古代代表最多的意思,表示黃河彎曲很多,結成九曲連環,即形容黃河蜿蜒曲折,猶如一條巨大的銀鏈,這一成語生動地描繪了黃河的地理特征,也象征著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的曲折歷程。
3、驚濤澎湃:澎湃,形容大浪互相撞擊,驚濤澎湃,即形容波濤奔騰沖擊,聲勢浩大,不可阻擋,在《黃河頌》中,驚濤澎湃的黃河象征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面對困難時勇往直前。
4、萬丈狂瀾:形容極高的,巨大的波瀾,萬丈狂瀾,即形容黃河波濤洶涌,氣勢磅礴,這一成語寓意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無論面對何種困境,都能勇往直前。
5、濁流宛轉:顧名思義,水混濁,流向彎曲,結成九曲連環,即形容黃河彎曲很多,簡潔答案:一個彎曲而又混濁的河流。
6、誰敢逆歷史的潮流而動,誰就會自取滅亡:出自《黃河頌》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解釋:形容聲勢浩大,澎湃:大浪互相撞擊,形容聲勢浩大,不可阻擋,造句:我見到了驚濤澎湃的黃河。
在《黃河頌》中,作者以豪邁的筆觸,描繪了黃河的壯麗景象,抒發了對黃河的贊美之情,這些四字成語的運用,使得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九曲連環,這個成語源自于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它不僅是對黃河地理特征的生動描繪,更是對中華民族歷史滄桑的深刻寫照。
1、本意:九曲連環,本意指黃河的地理、自然特征,黃河干流蜿蜒曲折,形成了九個重大的彎道,故有“九曲黃河”之稱,這里的“曲”源于藏語,意為“河”。
2、引申:九曲連環已不僅僅局限于形容黃河的地理特征,它還象征著人生道路的曲折與復雜,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如同黃河的九曲十八彎,需要我們勇敢面對,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3、例句: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這句話生動地描繪了黃河蜿蜒曲折的景象,也寓意著人生道路的曲折與復雜。
4、文化內涵:九曲連環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堅韌精神,面對困難和挑戰,我們要像黃河一樣,勇往直前,不斷克服困難,最終取得勝利。
九曲連環這一成語,既是對黃河地理特征的生動描繪,也是對中華民族歷史滄桑的深刻寫照,更是對中華民族堅韌精神的生動體現。
在初中的語文學習中,我們接觸到了許多詞語,這些詞語豐富了我們的語言表達,也讓我們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對初一語文第6課中部分詞語的解釋:
1、巔:山頂,如:我站在泰山之巔俯視云海,浮想聯翩。
2、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擊,如:海浪澎湃,激起千層浪花。
3、狂瀾:巨大的波浪,比喻動蕩不定的局勢或猛烈的潮流,如:面對金融危機,我們要保持冷靜,不被狂瀾所迷惑。
4、靦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如:他是個靦腆的人,很少在陌生人面前說話。
5、旁若無人:好像旁邊沒有人,形容態度自然或高傲,如:他演講時旁若無人,充滿自信。
6、瘦骨嶙峋:形容人十分瘦,如:他因病久治不愈,身體變得瘦骨嶙峋。
7、熙來攘往:同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如:春節臨近,街頭熙來攘往,熱鬧非凡。
8、錙銖必較:對很少的錢都計較,如:他是個很節儉的人,對錙銖必較。
9、饑寒:饑餓和寒冷,如:在貧困山區,許多孩子饑寒交迫。
10、離亂:離別與動亂,如:戰爭讓無數家庭離亂失所。
11、綴連:用針線等使連接起來,如:她用紅線綴連起一串串美麗的珍珠。
12、遠行:往遠方出游,如:他決定遠行,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13、海天相吻:海天相接的地方,如:站在海邊,可以看到海天相吻的壯麗景象。
14、可望不可及:只能遠遠看見而不能接近,如:他夢想成為一名科學家,但現實卻讓他可望不可及。
15、倔強:剛強;不屈服,如:她是個倔強的人,從不向困難低頭。
16、洗濯:清洗,如:他洗濯著雙手,準備迎接新的一天。
17、玷污:弄臟,白玉上被污點弄臟,如:他的名譽被玷污了。
18、怨恨:埋怨,憎恨,如:他對那個背叛他的人充滿了怨恨。
19、扒竊:偷偷拿走某些東西,如:他因為扒竊被警方抓獲。
20、詛咒:原祈禱鬼神加禍于所恨之人,今指咒罵,如:他詛咒那個害他的人。
這些詞語的學習,不僅有助于我們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
在語文學習中,詞語是基礎,也是關鍵,以下是對一些常見語文詞語的解釋:
1、雜亂無章:亂七八糟,沒有條理,如:他的房間雜亂無章,東西到處都是。
2、義憤填膺:對違反正義的事情所產生的憤怒;膺:胸,發于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如:看到不公平的事情,他義憤填膺,決定站出來維護正義。
3、佳麗城:指風光綺麗、文物薈萃的名城,如:我國有許多著名的佳麗城,如杭州、蘇州等。
4、佳公子:才行出眾的貴家子弟,如:他是個佳公子,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品德高尚。
5、屈:屈服;撓:彎曲,比喻在壓力和困難面前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如: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他堅決不屈。
6、大義凜然:大義:正義;凜然:嚴肅、或敬畏的樣子,由于胸懷正義而神態莊嚴,令人敬畏,如:他為了正義,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大義凜然。
7、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進,如:他勇往直前,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拼搏。
這些詞語的學習,有助于我們提高語文素養,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