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農民朋友,黏蟲危害不容忽視!本文詳細解析黏蟲特點及防治方法,助您科學應對。綜合防治,抓住關鍵環節,生物、化學、物理方法并用,家中防蟲亦需注意細節,保持環境整潔,共同守護豐收!
黏蟲,一種極具破壞力的農業害蟲,對玉米等農作物構成嚴重威脅,本文將詳細介紹黏蟲的特點、發生規律以及防治方法,幫助農民朋友們更好地應對這一難題。
黏蟲,學名Chilo suppressalis,隸屬于鱗翅目夜蛾科,其幼蟲期共有6個齡期,具有以下特點:
1、食性廣泛:黏蟲的食性非常廣泛,主要危害玉米、小麥、水稻、高粱等農作物,甚至果樹也會受到其侵害。
2、繁殖迅速:黏蟲的繁殖能力極強,一年可發生多代,成蟲產卵量大,孵化率高。
3、抗藥性強:黏蟲對農藥的抗藥性逐漸增強,給防治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黏蟲的幼蟲主要啃食葉片,危害癥狀如下:
1、葉片孔洞:1~2齡幼蟲取食葉片,造成孔洞。
2、葉片缺口:3齡以上幼蟲啃食葉片,會把葉片咬成很多缺口。
3、暴食階段:5~6齡期進入暴食階段,會吃光大部分葉片,只剩葉脈。
4、嚴重減產:大發生時將玉米葉片吃光,只剩葉脈,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收。
防治原則
1、綜合防治:黏蟲的防治應采取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綜合防治策略。
2、抓住關鍵環節:在防治過程中,要抓住消滅成蟲在產卵之前、采卵在孵化之前、藥殺幼蟲在3齡之前等三個關鍵環節。
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利用蘇云金桿菌、黏蟲核型多角體病毒等生物殺蟲劑,防治效果較好。
2、化學防治:在防治過程中,噴灑化學農藥是最常用的方法,噴灑物質時,不僅要噴在玉米上,還要噴在雜草和稻草上,以殺滅蟲卵。
3、物理防治:
誘殺成蟲:利用成蟲的生物習性,采用誘餌和殺蟲劑進行生物誘殺。
物理誘殺:在麥田插谷草把或稻草把,每畝60至100個,每5天更換新草把,把換下的草把集中燒毀。
1、生物誘殺成蟲:利用成蟲的生物習性,采用誘餌和殺蟲劑進行生物誘殺。
2、使用驅蟲劑:將生姜粉撒在黏蟲出沒的地方,或用銅絲纏繞植物根部,驅趕黏蟲。
3、使用殺蟲劑:選擇合適的殺蟲劑或驅蟲劑對害蟲進行防治,但要注意選擇對人體無害的產品,并按照說明書正確使用。
4、自制天然驅蟲劑:使用白醋、辣椒粉、香葉、茶葉等食材制作天然驅蟲劑。
1、勤整理:每周一次大掃除,保持家里干凈整潔。
2、保持環境干燥、干凈:及時清理腐爛變壞的食物,保持干燥衛生的環境。
3、使用殺蟲劑:在蟲子多的時候直接對著蟲子或蟲卵噴殺蟲劑。
4、使用樟腦丸、花椒等:樟腦丸、花椒等天然物質具有驅蟲作用。
5、及時清理垃圾:每天及時清理垃圾,特別是夏天,防止小蟲子滋生。
黏蟲是一種極具破壞力的農業害蟲,農民朋友們應采取多種方法進行綜合防治,家中防蟲也需要注意細節,保持環境整潔、干燥,才能有效防止小蟲子的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