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測量中,支附合水準測量是確保高程準確性的關鍵環節,該測量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準備工作、實際測量以及結果處理。
準備工作
在進行水準測量之前,首先要確定測區的基準點,并構建控制網,這包括明確水準測量的起點和終點,選擇合適的測量方法和儀器,準備工作還包括對測量儀器的校準和測試。
水準測量
測量時,需將水準儀放置在測量點上,對準目標點進行高差觀測,并記錄相關數據,具體步驟如下:
1、確定起點和終點:首先確定起點和終點的已知高程水準點。
2、沿預定路線測量:按照預定路線進行水準測量,記錄每一點的高程數據。
3、數據驗證:驗證起點和終點的高程數據是否一致,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測量結果處理
處理測量結果時,需要調整閉合差和支水準路線閉合差,以提升高程計算的精確度。
閉合水準路線和附合水準路線的閉合差調整:將閉合差的符號反向,然后按路線長度或測站數成正比分配到各段高差觀測值上。
支水準路線閉合差調整:取往測和返測高差的絕對值平均值作為兩點間的高差值,其符號與往測相同;然后根據起點的高程,以各段平均高差推算各測點的高程。
水準測量路線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
1、閉合水準路線:從已知水準點出發,沿待測點進行水準測量,最后測回到水準點,形成環形路線。
2、附合水準路線:從已知水準點出發,結束于另一已知水準點,形成直線路線。
3、支水準路線:從已知水準點出發,既不附合到其他水準點上,也不自行閉合。
選擇合適的路線形式,可以根據地形特點進行優化,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