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載,我國巨變如畫展。從溫飽不足到生活富足,從簡陋校舍到現代教育,家鄉的蛻變,國家的騰飛,都見證著改革開放的偉大力量。站在新起點,我們當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以夢為馬,砥礪前行,共筑中國夢。
自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三十年的輝煌歷程,在這三十年里,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經濟騰飛,社會面貌也煥然一新,以下是我對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感悟與思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以食品價格為例,三十年前的大米和面粉價格僅為0.17元/斤,而如今已上漲至30元/斤,漲幅接近8倍,蔬菜價格也從原來的5分錢一斤,漲到了現在的50元一斤,漲幅高達30倍,這些數字的變化,直觀地反映了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
深化改革開放,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將改革創新精神貫穿于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各個環節,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才能確保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我的故鄉位于臨沭,這里的人民樸實善良,笑容可掬,改革開放后,臨沭這座小城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城市雖不大,但與以前相比,變化巨大,這些變化,是我親身體會到的,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
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君堂鎮22所中小學校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幫助及社會各界熱心人士和海外華僑的大力支持下,從多方面、多渠道、多層次籌集資金,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辦學高潮,這些學校設施齊全,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改革開放三十年,我見證了社會前進的脈搏,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里,我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與繁榮,每當聽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這首歌曲時,我總會回想起小學時代跳集體舞的我,那時,我年少懵懂,只看到家鄉日新月異,卻不知道變化何起。
改革開放三十年,我的家鄉惠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的小村莊,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座繁華的城鎮,人們出行方式從步行、騎三輪車轉變為摩托車、電動車,甚至小轎車,一些富裕的農家還蓋起了別墅,教育事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以前學校設施簡陋,如今設施齊全,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改革仍在繼續,發展永無止境,展望未來,我們要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繼續發揚改革開放精神,為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目標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