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詩詞愛好者,今天讓我們一同品味一句千古絕唱——“月如無恨月長圓”。這七個字,不僅是對月亮永恒美好的贊頌,更是詩人對人生無常的深刻感悟。孫蕡與石延年,兩位才子以獨特的筆觸,賦予這句詩以無盡的魅力。讓我們在古典詩詞的海洋中,共同追尋那份永恒的美好與哲理。
在浩如煙海的古典詩詞中,有一句詩流傳甚廣,它如同一輪明月,懸掛在歷史的長河中,照亮了無數人的心靈,這句詩便是“月如無恨月長圓”,它并非出自某位名家的名篇,而是出自一位才子之手,這位才子便是孫蕡。
孫蕡,字子華,號朝云集句,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他的詩作以清新脫俗、意境深遠著稱,而“月如無恨月長圓”這句詩,便是他眾多佳作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全詩內容如下:
零落殘云倍黯然,一身憔悴對花眠。
南園綠草飛蝴蝶,落日空山怨杜鵑。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
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凄美的畫面,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無常、世事滄桑的感慨。“月如無恨月長圓”一句,更是將詩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月如無恨月長圓”這句詩,雖然只有短短七個字,卻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它不僅展現了詩人對月亮的贊美,更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這句詩的作者,正是宋代詩人石延年,字曼卿,石延年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他的詩作以豪放灑脫、意境高遠著稱,在石延年的眾多詩作中,“月如無恨月長圓”這句詩,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了千古絕唱。
月如無恨月長圓”與“月如無恨月常圓”的爭議,其實并無太大區別,這兩句詩都表達了相同的意境,即月亮因為無恨而長久圓滿,在詩詞創作中,有時為了押韻或節奏的需要,會對原句進行微調,但這種微調并不會改變詩句的本質。
在石延年的原作中,使用的便是“月如無恨月長圓”,這句詩簡潔明了,意境深遠,成為了后人傳頌不衰的經典之作。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這句詩,是石延年對唐代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的回應,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是一首充滿悲涼氣息的詩作,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無常、世事滄桑的感慨。
石延年在回應李賀的詩句時,巧妙地運用了“月如無恨月長圓”這一意象,既與李賀的詩句相呼應,又展現了自身的情感和哲思,這句詩成為了石延年詩作中的經典之作,也成為了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名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更圓”這句詩,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豐富的情感,它表達了詩人對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感悟。
“天若有情天亦老”,意味著如果天有情感,也會像人一樣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這句話揭示了自然規律的無情和人生的短暫,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無常的感慨。
“月如無恨月更圓”,則是對月亮永恒圓滿的贊美,月亮因為無恨,所以能夠長久地保持圓滿,成為人們心中的美好象征,這句話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更圓”這句詩,以其深邃的意境和豐富的情感,成為了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名句,被后人傳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