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們,今天我們共賞楊萬里的《舟過安仁》,詩中兩個小童的純真與智慧,讓人不禁感嘆童趣的無限魅力。他們的傘不僅是遮雨的工具,更是推動小船的風帆。這不僅是對生活的巧妙利用,更是對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體現。讓我們跟隨詩人的筆觸,一同感受這份童真與智慧吧!
原文:舟過安仁 【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拼音版:zhōu guò ān rén 【sòng】 yáng wàn lǐ yī yè yú chuán liǎng xiǎo tóng,shōu gāo tíng zhào zuò chuán zhōng. guài shēng wú yǔ dōu zhāng sǎn,bú shì zhē tóu shì shǐ fēng.
古詩今譯:兩個兒童坐在一只如同扁舟般的小船上,令人驚奇的是,他們即便沒有下雨,也會撐起傘來,原來他們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借助傘的力量來推動小船前進。
作者:楊萬里
喜歡的詩詞名句:
1、“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 《臨江仙·夜歸臨皋》
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游山西村》
注釋:
1、安仁:縣名,1914年因與湖南安仁縣同名而改名余江縣。
2、篙:撐船用的竹竿或木桿。
3、棹:船槳。
4、怪生:怪不得。
舟過安仁原文|翻譯|賞析_原文作者簡介
原文:舟過安仁 宋代: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譯文:一只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槳,坐在船中,怪不得沒下雨他們就張開了傘,原來他們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當帆讓船前進啊。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兩個小漁童的童真童趣,詩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一句,巧妙地揭示了小童們利用傘作為帆,使小船前進的聰明才智,詩人楊萬里以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兒童純真無邪的內心世界,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童真童趣的喜愛之情。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南宋著名詩人,字廷秀,號誠齋,他擅長寫田園詩,尤其以寫山水田園風光著稱,楊萬里的詩作語言通俗易懂,意境清新優美,被譽為“誠齋體”。
全詩:
《舟過安仁》[ 宋 ] 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 不是遮頭是使風。
重點字的意思:
1、安仁:縣名,在湖南省東南部,宋時設縣。
2、篙:撐船用的竹竿或木桿。
3、棹:船槳。
4、怪生:怪不得。
原文: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賞析:
《舟過安仁》這首詩以兒童為中心,描繪了兩個小漁童的童真童趣,詩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一句,生動地表現了小童們利用傘作為帆,使小船前進的聰明才智,詩人楊萬里以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兒童純真無邪的內心世界,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童真童趣的喜愛之情。
原文:舟過安仁 【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意思:
一只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槳,坐在船中,奇怪的是,明明沒有下雨,他們卻都撐起了傘,原來他們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當帆讓船前進。
舟過安仁原文: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舟過安仁翻譯及注釋:
翻譯:一只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槳,坐在船中。
注釋:
1、安仁:縣名,在湖南省東南部,宋時設縣。
2、篙:撐船用的竹竿或木桿。
3、棹:船槳。
4、怪生:怪不得。
《舟過安仁》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兩個小漁童的童真童趣,詩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一句,巧妙地揭示了小童們利用傘作為帆,使小船前進的聰明才智,詩人楊萬里以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兒童純真無邪的內心世界,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童真童趣的喜愛之情,這首詩不僅展現了兒童的聰明才智,更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