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們,污泥沉降比(SV)在污水處理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它不僅反映了污泥的沉降速度,還直接關聯到處理效果。保持SV在20-40%的黃金區間,是確保污水處理效率的關鍵。通過SV,我們能夠快速評估污泥濃度,簡化了復雜計算。了解SV、SVI和MLSS等指標,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掌握污泥特性,優化污水處理過程。讓我們一起關注這一重要參數,為環保事業貢獻力量!
在污水處理領域,污泥沉降比(SV)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參數,它代表了曝氣池內混合液在100毫升量筒中靜止沉淀30分鐘后,沉淀污泥與混合液之體積比(%),這個比例通常以SV30來表示,是衡量污水處理效率的重要指標之一,生化池內的SV值保持在20-40%之間,這一范圍被認為是處理效果良好的標志。
污泥沉降比,即SV,全稱為污泥沉降速度,是廢水好氧生物處理中的一個關鍵概念,它指的是曝氣池混合液在量筒內靜置30分鐘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容積占原混合液容積的比例,這個比例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現,為我們提供了活性污泥濃度的直觀數據。
SV的含義不僅僅局限于污泥沉降速度,它還代表了一種版本控制系統、服務器,以及多種技術領域的概念,在污水處理領域,我們主要關注的是污泥沉降比這一含義,污泥沉降比(SV)的測量不僅簡單快速,而且對于評定活性污泥濃度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污泥濃度是污水處理過程中一個關鍵參數,它直接關系到處理效果,通過污泥沉降比(SV)可以快速得出污泥濃度,而無需進行復雜的計算。
1、污泥指數(SVI)與含水率的關系:污泥指數是含水率的倒數,當含水率為1%時,SVI=100;含水率為0.80%時,SVI=125,說明已發生污泥膨脹;當含水率為25%時,SVI=80,說明廢水中無機顆粒過多或未被降解的多,沉速過快,污泥活性不好。
2、規律總結:在平時檢測污泥濃度時,記錄每次的30分鐘沉降比,找出大致的規律,以后,通過觀察沉降比就可以大致判斷污泥濃度。
3、污泥濃度測定方法:將編號濾紙放在水分快速測定儀中,干燥至恒重,將濾紙放入布氏漏斗中,用少量蒸餾水潤濕,將沉降后的試樣倒入漏斗中抽濾。
在水處理工程中,污泥的SV、SVI和MLSS是活性污泥的絮凝、沉淀性能評價指標。
1、MLSS: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表示活性污泥在曝氣池內濃度,包括活性污泥組成的各種物質,即 MLSS=Ma+Me+Mi+Mii,它普遍應用于表示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相對指標。
2、MLVSS: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指標,指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機性固體物質的濃度,有機性固體包括活性細胞、內源呼吸殘留的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入流水中生物不可降解的有機物三項。
3、SV:污泥沉降比,是污泥沉降速度的簡稱,它表示廢水好氧生物處理中,曝氣池混合液在量筒內靜置30分鐘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容積占原混合液容積的比例。
反映污泥特性的指標還包括硝酸鹽氮、凱氏氮、總氮、總磷、pH、濁度等;衛生學指標包括細菌總數、大腸菌群等,MLVSS與MLSS的比值以f表示,即:f=MLVSS/MLSS,在一般情況下,f值比較固定,對生活污水,f值為0.75左右。
MLSS是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即污泥濃度,表示曝氣池中單位體積混合液所含懸浮固體的濃度,它是間接反映混合液中所含微生物量,MLVSS是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表示活性污泥中有機固體物質的濃度,更能反映污泥的活性。
1、SV30:實際就是活性污泥在1000毫升量筒中沉降30分鐘后的體積。
2、SVI:污泥體積指數,指曝氣池混合液經30分鐘靜沉后,相應的1克干污泥所占的容積(以毫升計),即 SVI=混合液30分鐘靜沉后污泥容積(毫升)/污泥干重(克),即SVI=SV30/MLSS。
3、活性污泥:微生物群體及它們所依附的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的總稱,微生物群體主要包括細菌、原生動物和藻類等。
4、污泥體積指數(SVI):指曝氣池混合液經30分鐘靜沉后,相應的1克干污泥所占的容積(以毫升計),即 SVI=混合液30分鐘靜沉后污泥容積(毫升)/污泥干重(克),即SVI=SV30/ML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