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收視率A的計算方式為:收看目標節目的人數(或家庭戶數)除以觀眾總人數(或家庭戶數),而收視率B則是通過收看目標節目樣本人數(或家庭戶數)除以樣本人數(或家庭戶數)得出,這兩個數據雖然不同,但都反映了觀眾對特定節目的關注程度,收視率A代表客觀收視事實,即客觀收視率;收視率B則是基于收視調查得出的統計數據,兩者在現實中常常被混淆。
2. 收視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某一頻道或節目的觀眾占有率,即觀眾觀看電視節目的百分比。
3. 收視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收看某一電視頻道(或節目)的人數(或家庭戶數)占電視觀眾總人數(或家庭戶數)的百分比,到達率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看到某一廣告的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以四周為一個周期進行統計。
衛視收視破1意味著該頻道播出的節目收視率超過了1%,具體觀看人數會因地區和時間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每1%的收視率可以理解為大約有100萬人正在觀看該節目。
實時收視率“破1”即指在同一時間段內,收視率超過了1%,也就是全網收視率超過了1%,以2017年上半年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為例,其收視率破8,意味著該電視劇全網收視率超過了8%,電視劇作品能在央視播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難度。
央一頻道覆蓋率高達98%,而中國人口約為13億,能夠收看到央一的人數約為12億,每1個點的收視率大約代表2000萬觀眾,以新聞聯播為例,其收視率約為8個點,收看人數約為6000萬,收視率可以反映一個節目的影響力和廣告價值。
收視率是通過索福瑞公司與各城市的居民簽訂合同,安裝收視率檢測器,再將收視情況反饋給索福瑞公司進行統計,收視率破2是比較困難的。
收視率破2意味著收視率突破了全網收視率的2%,如果上海某地共有10000個住戶,那么10000乘以4%等于400,表示該地區有400人在觀看該節目。
收視率是指某個時段收看某個電視節目的觀眾人數占正在觀看電視的總人數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數表示,意義:收視率是深入分析電視收視市場的科學基礎,是節目制作、編排及調整的重要參考,收視份額則反映節目在播出時段的競爭力,是制定與評估媒介計劃、提高廣告投放效益的有力工具。
1. 在調查區域內,目標人口的2%在特定時段觀看該節目,中央一套在安徽省的收視率是10%,意味著安徽省有10%的人在該時段觀看,如果中央一套在安徽省25歲以上男性的收視率是2%,則意味著安徽省有2%的25歲以上男性在該時段觀看。
2. 收視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某頻道或節目的觀眾占有率,即觀眾觀看電視節目的百分比。
3. 以北京地區為例,人口約為800萬,收視率1%表示約有8萬人正在觀看該節目,收視率可以反映一個節目的影響力和廣告價值,收視份額以節目播出時電視機前的總觀眾數為基數計算,反映節目在播出時段的競爭力,節目播出時電視機前有100位觀眾,而收看某個節目的人數為10人,該節目的收視份額為10%。
4. 電視收視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收看某電視頻道(或節目)的人數(或家庭戶數)占電視觀眾總人數(或家庭戶數)的百分比。
5. 收視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收看某一節目的人數占電視觀眾總人數的百分比,目前收視率的調查方法主要有兩種:傳統的日記卡法和測量儀法,日記卡法調查流程包括樣本抽取、數據采集、數據處理等,樣本通常是指定區域內四歲以上有電視的家庭人口。
6. 衛視收視破1意味著該頻道播出的節目收視率超過了1%,具體觀看人數會因地區和時間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每1%的收視率可以理解為大約有100萬人正在觀看該節目。